经验交流

盐池:做深做实巡察 “后半篇文章”

稿件来源:宁夏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11-11 08:45:08
分享至:

  盐池县把巡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细,坚持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结合,持续完善“未巡先改、立行立改、专题整改”3项整改模式,结合反馈问题“集中整改”,创新构建了“3+1”巡察整改联动闭环机制,有力助推巡察整改工作提质增效。

  “未巡先改”问题预警前置,把脉问诊于萌芽。突破巡察反馈后被动整改的局限,将巡察“后半篇文章”前置,从历轮巡察发现问题中梳理汇总易发频发问题,形成共性问题清单,以清单形式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反馈,督促“未巡先改”、前置整改,避免问题积重难返。十五届县委巡察全覆盖任务启动前,梳理汇总形成共性问题负面清单,聚焦理论武装、基层党建等7个方面20余条具体表现形式,以清单形式向全县各级党组织下发了整改通知,各党组织对照自查自纠、举一反三、主动整改。十五届县委巡察期间,根据每轮巡察发现共性问题,动态调整负面清单,及时下发未巡党组织,强化主动检视,实现“已病”早治、“未病”早防。

  “立行立改”快速响应民声,即知即办纾民困。立足“早发现、快处置”,大力推行“立行立改”快速响应机制。巡察期间,巡察组深入基层一线,加大走访调研力度,对群众反映强烈、明显违反规定且能立即整改的问题,经组务会研判,签发立行立改问题移交清单,直接交办,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巡察成效。截至第十轮巡察,十五届县委共移交立行立改事项582件,解决了“收养儿童落户难”“千万征地补偿款未兑付”等40余件长期困扰民生的急难愁盼问题,有效发挥巡察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,打通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通过“立行立改”实际成效回应“群众呼声”,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“专题整改”深挖病灶根源,系统施治破顽疾。聚焦巡察发现的重点、难点问题采取“专题整改”,由县委主要负责人批示批办,县委、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整改。为从根源上破除顽瘴痼疾,县委巡察领导小组配套制定了《巡察专题报告与行业共性问题整改实施工作办法(试行)》,对体制机制弊端、行业领域典型问题,进一步明确主责单位、有关职能单位协同整改责任,规范了专题报告、移交行业领域共性问题等重点问题的整改。截至第十轮巡察,形成巡察专题报告50份,县委主要负责人批示《巡察专报》18期,通过深挖“病灶”、开具“处方”、系统“施治”,推动了“闲置校舍管理”“医疗机构编制问题”等“久拖未决”问题的整改。

  “集中整改”精准聚焦痛点,靶向治理强质效。把推动问题整改作为巡察工作的落脚点,从发现问题反馈、整改责任落实等环节层层传导压力,持续拧紧责任链条,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在6个月整改期限内完成集中整改、全面整改、彻底整改。制定出台《盐池县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实施办法》,落实“三级提示卡”“五方联审联督”等工作机制,确保巡察反馈问题“集中整改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。截至集中整改期满,十五届县委巡察累计反馈问题2786条,整改完成2771条,整改完成率99%。通过“集中整改”,各被巡察党组织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,巡察成果运用充分彰显、标本兼治作用有效发挥。(盐池县纪委监委)

>>><<<

盐池:做深做实巡察 “后半篇文章”

2025-11-11

  盐池县把巡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细,坚持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结合,持续完善“未巡先改、立行立改、专题整改”3项整改模式,结合反馈问题“集中整改”,创新构建了“3+1”巡察整改联动闭环机制,有力助推巡察整改工作提质增效。

  “未巡先改”问题预警前置,把脉问诊于萌芽。突破巡察反馈后被动整改的局限,将巡察“后半篇文章”前置,从历轮巡察发现问题中梳理汇总易发频发问题,形成共性问题清单,以清单形式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反馈,督促“未巡先改”、前置整改,避免问题积重难返。十五届县委巡察全覆盖任务启动前,梳理汇总形成共性问题负面清单,聚焦理论武装、基层党建等7个方面20余条具体表现形式,以清单形式向全县各级党组织下发了整改通知,各党组织对照自查自纠、举一反三、主动整改。十五届县委巡察期间,根据每轮巡察发现共性问题,动态调整负面清单,及时下发未巡党组织,强化主动检视,实现“已病”早治、“未病”早防。

  “立行立改”快速响应民声,即知即办纾民困。立足“早发现、快处置”,大力推行“立行立改”快速响应机制。巡察期间,巡察组深入基层一线,加大走访调研力度,对群众反映强烈、明显违反规定且能立即整改的问题,经组务会研判,签发立行立改问题移交清单,直接交办,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巡察成效。截至第十轮巡察,十五届县委共移交立行立改事项582件,解决了“收养儿童落户难”“千万征地补偿款未兑付”等40余件长期困扰民生的急难愁盼问题,有效发挥巡察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,打通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通过“立行立改”实际成效回应“群众呼声”,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“专题整改”深挖病灶根源,系统施治破顽疾。聚焦巡察发现的重点、难点问题采取“专题整改”,由县委主要负责人批示批办,县委、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整改。为从根源上破除顽瘴痼疾,县委巡察领导小组配套制定了《巡察专题报告与行业共性问题整改实施工作办法(试行)》,对体制机制弊端、行业领域典型问题,进一步明确主责单位、有关职能单位协同整改责任,规范了专题报告、移交行业领域共性问题等重点问题的整改。截至第十轮巡察,形成巡察专题报告50份,县委主要负责人批示《巡察专报》18期,通过深挖“病灶”、开具“处方”、系统“施治”,推动了“闲置校舍管理”“医疗机构编制问题”等“久拖未决”问题的整改。

  “集中整改”精准聚焦痛点,靶向治理强质效。把推动问题整改作为巡察工作的落脚点,从发现问题反馈、整改责任落实等环节层层传导压力,持续拧紧责任链条,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在6个月整改期限内完成集中整改、全面整改、彻底整改。制定出台《盐池县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实施办法》,落实“三级提示卡”“五方联审联督”等工作机制,确保巡察反馈问题“集中整改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。截至集中整改期满,十五届县委巡察累计反馈问题2786条,整改完成2771条,整改完成率99%。通过“集中整改”,各被巡察党组织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,巡察成果运用充分彰显、标本兼治作用有效发挥。(盐池县纪委监委)